從“草芥之微”到“星光閃耀”,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前進……
近年來,宣城市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把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創新服務工作機制作為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全市民營經濟呈現出總量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等喜人局面。目前全市民營經濟GDP占比七成、吸納就業人員八成。
可以說,曾經的本土“草根經濟”在春風化雨中已經枝繁葉茂,成長為“參天大樹”,形成了“叢林效應”。目前,中鼎入選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司爾特、亞夏進入安徽營業收入百強企業名單;中鼎、宣酒、寧國雙贏和富旺金屬入選安徽納稅百強;中鼎、廣信農化、森泰塑木、凱歐紡織、司爾特和黃山恒久鏈一并入選安徽省進出口百強企業……
發展“給力” 民營經濟支撐崛起脊梁
——從2011年起,中鼎連續8年躋身“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截至去年底,中鼎總資產突破200億元,成為遍及南北美、西歐、東歐十三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化企業。
——今年1月份,司爾特肥業股份有限公司喜事連連,1月份便成功簽約出口巴西、巴拉圭、烏拉圭等國際市場5萬噸磷復肥的訂單,實現國際銷售“開門紅”。
——今年春節的前一個半月,宣酒產銷兩旺,增長幅度達到20%以上。去年底實現利稅4億元。
民營企業“大咖”不斷吹響“進軍號”,也為全市中小企業注入“強心劑”。民營企業紛紛齊頭并進,迸發活力。以最強勁的發展勢頭拉動宣城市經濟發展。截至去年底,全市現有企業40831戶,個體工商戶157871個,平均每萬人擁有私營企業戶數約136.3個,每萬人擁有個體工商戶數約546.3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同時,形成汽車和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醫藥三大主導產業,集結規上民營企業783戶,產值超千億,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50%以上;社會貢獻穩步提升,2017年全市民營企業實現稅收142.4億元,占全部財政收入的64.66%。民營企業(含個體工商戶)就業人數達到105萬人,占全市從業人員81%以上。
這一串串亮眼數據,彰顯出宣城市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低到高,快速崛起的發展格局。
更為可喜的是,當下宣城市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十分重視科技創新,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民營經濟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等領域快速發展。去年全市民營企業研發經費支出14.5億元,民營企業擁有省級以上(含省級)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417個,總數位居全省第三。全市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17個,數量居全省第四,省級產業集群專業鎮18個,居全省第二。
支持“得力” 要素保障優化發展環境
“我們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上,都有政府在默默推動?!辈簧倜駹I企業負責人不約而同地表示,“有形的手”激發了民企非凡的創造力和蓬勃的朝氣。
提振民企信心,關鍵在于紓困減壓。
去年12月7日,宣城市召開全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強調大力營造尊商重商親商富商的良好環境,促進宣城民營經濟大發展大繁榮。
今年2月11日,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宣城市在紅星禮堂隆重召開全市工業強市暨招商引資推進大會,授予夏鼎湖等20位企業家為宣城市功勛企業家、安徽中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50戶企業為2018年度宣城市明星工業企業,要求全市上下聚焦工業強市,聚力招商引資,在全市營造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支持企業家的氛圍,全力呵護企業家創業創新創造。
一個個會議,一次次調研,一份份文件,為宣城市民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調,明確了目標。
企業有所盼,政府有所為。近年來,宣城市進一步完善商事制度改革,簡化登記手續,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實行“申報承諾+清單管理制”,允許“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冊,加快全市眾創空間建設,有效釋放場所登記資源;實施“多證合一”改革,開展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宣城永翔羽絨有限公司負責人對此感受頗深。他說,全市首張“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就是頒給自己的,實行這些改革后,讓企業省時省錢省力,實打實地減輕了企業的行政成本,讓企業真正將心思放到了生產上,點贊!
——出臺一系列“解渴”文件,減輕企業負擔。近年來,宣城市制定了《關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深化驅動戰略、深化供給側改革、擴大有效投資等方面做好促進經濟發展的“加法”;并在已出臺的《降低企業成本減輕實體經濟負擔的實施意見》基礎上,進一步要求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社保等成本,進一步打破“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
去年9月28日上午,市長張冬云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將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管局核發的上海市宣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營業執照,發放到宣城智谷眾創空間有限公司總經理俞佺手中。
“從申請注冊到領取營業執照只用了一天。宣城市民要在上海松江辦理營業執照,可能需要來回奔波半個月,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搞定了?!庇醽缯f,目前市里建立的更加務實高效的一體化合作協調機制,切實降低長三角區域制度性交易成本,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腿,速度之快可以用“秒殺”來形容。
——出臺系列“得力”措施,優化發展環境。全面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清單項目總數由113項減少為62項,減輕企業負擔3.3億元。在全市范圍內啟動涉企收費清理檢查工作,32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后保留19項,減負金額4479萬元。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20項清理后保留6項,減負金額約566萬元;深化權責清單制度建設,推進市縣兩級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建設,清理后市級28個部門保留中介服務事項140項,取消43項,下放42項。宣城市中介服務取消精簡力度位于全省前列,通過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市本級年減輕企業群眾負擔1500余萬元。
“以前我們辦理涉及行政審批的中介事項時,找中介機構不僅‘抓瞎’,并且服務和質量都無法保證?,F在大不一樣,‘網上中介超市’開張后,企業可以通過比較,自己挑選符合需求和心意的中介服務單位?!卑不哲S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俊生說,宣州區在全省率先建成“網上中介超市”,運用中介服務公開選取系統,推動中介服務采購發布、競價報名、選取簽約、服務評價全流程網上運行,極大破解了企業投資審批的隱形之痛。
向好的營商環境,讓民營經濟發展的土壤日漸肥沃、陽光雨露更為充沛。
創新“助力” 驅動民企轉型提質增效
最大限度釋放企業創新潛力和創業活力,是實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近年來,宣城市在全社會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批批民營企業不斷孵化、壯大。
在宣州區向陽街道,毗鄰夏渡社區的一處幽靜的院子里,有一排簡樸的辦公室。在辦公室一排排閃爍的電腦顯示器前,年輕人聚在一起,一場場頭腦風暴正在展開。
這里是宣城智谷軟件產業園,一群有夢想的80后在這里創新創業。他們積極引進北上廣以及南京杭州這些地方的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制造等創業團隊來這里落戶。目前這里已經聚集了60多家軟件、大數據企業。智谷也正在成為宣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引擎。
像智谷產業園的奮進之路一樣,宣城市民營企業的創業創新戰役一次又一次地打響。
更為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更加重視創新,推動企業自身轉型升級,去年,全市新認定省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2個,居全省第2位;新認定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7個,全市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累計32臺(套);廣德經濟開發區獲國家級綠色園區稱號,金宏化工等4家企業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助推企業智能改造,宣城市還全面實施了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致力于培育一批質量標桿企業。目前,涇縣獲批籌建國家電動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安徽),成為全國唯一一家在縣籌建的國家電動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芭P龍”泵閥、“東波”緊固件等3件商標還榮獲了中國馳名商標,26個產品被認定為省級新產品。
如何將傳統產業“扶上馬,送一程”?宣城市將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實施轉型升級放在重要位置。去年列出220戶重點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清單,強化企業技改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督服務。
裝備“智慧大腦”,是宣城市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去年以來,重點打造“萬家企業上云”平臺,推動從“互聯網+”向“云+”邁進,編制了《宣城市“萬家企業上云”計劃》,建成企業云開放實驗室和智慧體驗館。
眼下,正值春光明媚。走進位于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山園區的安徽歐凱密封件有限公司,偌大的車間里,一片忙碌的生產景象。
作為一家生產汽車橡膠零部件和家電橡膠零部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安徽歐凱通過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一躍成為目前國內為數不多,能自主研發、生產耐高溫油封(氣彈簧)的企業之一。面對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擴大生產規模已成定局,但“開發區無地可供”的現狀讓公司一時犯了難。
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好消息傳來:在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牽線搭橋下,安徽歐凱收購了當時正處于破產清算中的安徽中淼精線有限公司,并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改造了破產公司遺留的廠房等設施,迅速上馬了汽車減震器油封項目。
正是行之有效地處理好“僵尸企業”,才讓歐凱插上了進一步騰飛的翅膀。
是的,近年來宣城市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出臺了《宣城市處置“僵尸企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同時配套《宣城市處置“僵尸企業”若干指導政策》、《宣城市批而未供、閑置土地和低效率用地盤活利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實現重點行業“僵尸企業”基本出清,低端、無效產能全部退出,以服務為“翼”,助力企業“高飛”。
四新“添力” 推動走向更廣舞臺
企業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宣城市在民營經濟發展上既要“參天大樹”,也要“綠草茵茵”。
近年來,宣城市著力壯大“四新經濟”,點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積極鼓勵發展“專業技術平臺+早期投資”模式的新型孵化器,目前全市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3家、市級9家,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7家。
積極打造研發合作平臺,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在宣城市建立了先進制造業技術服務中心、宣城(中機)產業研究院、綠色制造檢測中心,為企業技術研發、攻關、試驗檢測、標準制定等提供綜合性服務,突破關鍵技術與核心部件制造瓶頸。
聚力打造科技服務平臺,宣城市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與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各類研發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博瑞特在全國特種設備行業中第一個建立“院士工作站”,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運維服務,開發出鍋爐遠程運維平臺新模式。
——黃山膠囊建成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國內首家“藥用膠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大力推進空心膠囊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是國內首家實現生產流程可視化,生產工藝可預測優化,產品質量可追溯的全過程可視化膠囊智能工廠。
——中鼎集團建成了首個密封件行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在材料研發、模具制造、試制和試驗等環節疊加出全國領先的新業態。
重點打造創新服務平臺,圍繞大中型制造企業,開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博瑞特獲國家級首批“服務制造示范”平臺,并與五糧液集團、江淮集團等100多家國內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司爾特肥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企業。全市共5家企業獲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稱號,新創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家。
2019年06月08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宣城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綜述
添加時間: